医患关系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,有些人认为医生被打一定是自己有问题,否则病人怎么会无理取闹?他们要求医生给出具体的例子,证明自己的无辜。我想起了我实习期间亲身经历的一件事,让我对医患冲突有了更深的理解。
那是在一个省级医院的急诊科,晚上八点多,眼科诊室里只有一名工作了三年的女医生和我们两个女实习生,当时诊室里没有病人,女医生坐在桌子旁,打开了一碗泡面。她刚吃了一口,就看到一个三十多岁的男病人走了进来,他的眼眶有淤青,脸上有血迹,但没有明显的出血。他一进门就把挂号单扔到桌子上,大声说:“医生你快给我缝了。”女医生立刻放下筷子,和蔼地对他说:“来,先让我看看你的伤口。”她仔细地检查了一下,然后轻声对病人说:“你眼睛周围的伤并不严重,伤口在眼眶以外,属于面部创伤,不是眼科范畴,你应该去普外科,就在……”她还没说完,病人就突然给了她一个巴掌。她捂着脸,惊恐地看着病人,哭着问:“为什么打我?为什么打我?我哪儿得罪你了你打我?”病人又扇了她两个耳光:“打的就是你!还问我为什么打你!打的就是你!”我们被吓坏了,赶快跑出去求救,等到其他人赶来,女医生已经被打得鼻青脸肿。
我把这件事讲给大家听,大家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,不同身份不同角度的分析,很有意思。
几位体制内医生:你看吧,这就是我们每天要面对的疯子,我们对病人好心好意,不知道什么时候就会挨打,医生真的太难了……(此处省略200字),有人情绪激动地敲桌子。
体制外医生:这位医生被打并不是没有原因,但导致患者不满的原因并不是她的过错。首先是分诊台的护士失职,给病人指错了科室,让病人白跑了一趟。这种创伤患者,多半是因为打架,在争斗中受伤,本来心情就很糟糕,到了医院,挂号,等候的过程又很漫长,或者环境很差,更加激化了他的情绪。当医生告诉他眼科不能治疗他的伤口时,他感觉受到了打击,不满就爆发了,就动了手。打人当然是不对的,但医院的管理者应该思考如何优化导诊,候诊等流程,减少医生遭受的无辜伤害。
某公立医院院长:现在的病人都往大医院挤,医院里当然人满为患,培训导诊护士,增加出诊医生,缩短候诊时间,这些都需要人,钱,物。政府不给力,医院能怎么办?这个问题没法解决!在诊室吃饭本来就是不对的,会让病人觉得医生不专业,不负责任。这个女医生也太笨,被打了就被打了,还问为什么被打,这不是自找麻烦吗?
体制外医生:我不是在批评你管理不好,你这么激动干什么?培训导诊护士难道很困难吗?需要很多投入吗?如果连这么一点点都不愿意改变,只会有更多的医生受伤!
民营医院院长:大家别吵了,这是一个很好的案例,也让我们反思,对于这种本身就情绪化的患者,我们要更加重视,从流程上着手,避免不必要的事故发生。这种患者是不是最好有专人陪同呢?
公立医院院长:你们病人少,当然有这个闲心。
民营医院院长:……
管理咨询公司经理:我说一句,这位医生被打有医院管理的原因,也有她自身的原因,她在诊室吃饭还给病人看病,她觉得自己在休息的时间工作,但病人却会认为她在工作的时间休息,一下子就感觉很不好。另外她说“不是眼科的事儿,应该去普外科”,这是她被打的直接原因,当然如果没有之前就诊流程不满的积累,患者也不会发那么大的火。
他说完了,大家都不明白:这句话有什么问题吗?
管理咨询公司经理:这句话是服务业的忌讳,这种感觉就像你去银行办业务,大厅经理帮你取了一个号,排了半天终于轮到你了,柜台里的业务员对你说“这不是我的业务”一样,不管业务员多么微笑服务,都会让你感觉很失望,甚至你会认为业务员在责怪你。因为到眼科就诊是医院安排的,这位医生作为同一个医院的员工,却告诉病人这种安排是错误的,把医院的错误推给了患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