嗜酸性粒细胞是一种白细胞,它们在人体的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作用。嗜酸性粒细胞的数量会随着不同的情况而变化,有时会出现增多的现象。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有很多,其中最常见的一种是寄生虫感染。本文将介绍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常见原因及其特点,以供读者参考。
01 寄生虫感染
寄生虫是一类生活在人体内或外的微生物,它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,造成不同程度的损害。寄生虫感染是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最常见的原因之一。常见的寄生虫有原虫(如疟原虫、弓形虫、肺囊虫等)、蠕虫(如蛲虫、蛔虫、钩虫、旋毛虫、丝虫、肝毛细线虫等)、吸虫(如血吸虫、肺吸虫、中华分支睾吸虫等)、绦虫以及疥虫和穿皮潜蚤等。这些寄生虫的感染都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。
一般来说,寄生虫在肠道内的成虫阶段并不会引起明显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,而是在寄生虫的幼虫阶段,即蚴虫,从肠道进入血液,然后分散到各个器官,或者在肠道内的成虫破坏肠道的黏膜,或者在肠道外的组织内寄生的成虫,才会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明显增多。因此,当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时,并不一定能在大便中发现寄生虫的卵。
02 过敏性疾病
过敏性疾病是一类由于人体对某些物质过敏而引起的疾病,这些物质称为过敏原,可以是食物、花粉、灰尘、动物毛、药物等。过敏性疾病可以引起嗜酸性粒细胞的增多,一般为轻度或中度增多。常见的过敏性疾病有支气管哮喘、荨麻疹、血管神经性水肿、血清病、异体蛋白或药物过敏、花粉症(枯草热)等。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在接触过敏原后,会出现呼吸困难、皮肤瘙痒、水肿、发热、关节痛等症状。
03 药物反应
药物反应是指人体在服用或接触某些药物后,出现不良的反应,这些反应可以是药物的副作用,也可以是药物的过敏反应。药物反应可以导致外周血中的嗜酸性粒细胞增多,某些药物还会导致特定的综合征。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是发热、不适、淋巴结肿大和皮疹。常见的药物有非甾体抗炎药、头孢菌素、半合成青霉素、苯妥英钠、环孢素等。这些药物的特点是在服用或接触后,会引起人体的免疫系统对药物产生过敏反应,导致嗜酸性粒细胞的释放。
04 感染性疾病
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细菌、病毒、真菌等微生物引起的疾病,这些微生物可以通过呼吸道、消化道、皮肤、性接触等途径进入人体,造成不同部位的感染。感染性疾病也可以使嗜酸性粒细胞增多。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有结核特别是淋巴结干酪样结核、猫抓病、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、猩红热、多形性红斑的急性期、艾滋病、念珠菌感染等。这些疾病的特点是在感染后,会出现发热、咳嗽、咽痛、淋巴结肿大、皮肤损害等症状。
有的感染性疾病在感染期会使嗜酸性粒细胞减少,而在恢复期会使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