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,修元养生网

淀粉酶升高≠胰腺炎!解读引起淀粉酶升高的6大因素_胃穿孔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症:一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分析

病例介绍:我在值班期间收到了一份异常的Sysmex XT-1000i血常规标本,结果显示WBC38.51×109/L,RBC1.28×1012/L,HB55.4g/L,这让我十分在意,因为这触发了复片的条件,我立刻进行了复片,同时观察了血常规的直方图,发现有报警提示(冷凝集,浑浊/HB干扰),我先排除了冷凝集的可能(原因是我根据经验知道冷凝集会导致RBC与HB不匹配,MCH与MCHC异常升高,管壁上常有细沙样物质),于是我怀疑是标本发生了溶血或者脂血,我将标本离心后,发现标本明显的脂血现象,我由此判断患者有贫血的情况。
在工作中,如果遇到脂血标本进行常规检测,我会重点关注和受影响较大的指标,如HGB、MCH、MCHC。并且我已经掌握了一些针对性的校正方法,例如血浆置换法、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发明专利公式计算法:$$HGB_{校正}=HGB_{脂血}-HGB_{血浆}times(1-HCT_{校正前})$$。
按照科室的复检流程,我用公式计算法对HGB、MCH、MCHC进行了校正。校正方法如下:将标本离心1500转,5分钟,然后用仪器测定血浆的HGB含量。应用公式:$$HGB_{校正}=HGB_{脂血}-HGB_{血浆}times(1-HCT_{校正前})$$。
校正HGB的同时,也校正了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(MCH)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浓度(MCHC);计算公式如下:
离心后,测得血浆HB17×109/L。校正后,得到HB40.44g/L,MHC31.59pg,MHCH337g/L。
我在血片上看到白细胞升高,主要是中性粒细胞,这与检测结果一致。我随即向医生汇报了患者的血常规情况,并及时上报了危急值,同时建议临床再查淀粉酶和脂肪酶。从LIS系统中,我了解到患者是一位62岁的女性,主诉腹痛,当天的实验室检查结果显示血淀粉酶559U/L(参考范围0-220U/L),血脂肪酶459umol/L(参考范围0-60umol/L),我当时想当然地以为患者肯定是胰腺炎。没想到,几天后我回顾病例时才发现,患者的诊断并不是胰腺炎,而是胃穿孔。患者因为持续的上腹痛13小时来到我院就诊,初步诊断为:腹痛待查,急性胰腺炎?上腹部CT平扫显示:腹腔有积液。穿刺腹水检测为渗出液,临床进行了剖腹探查,发现是胃穿孔,进行了胃穿孔修补术,术后给予抗感染和对症治疗,患者病情好转后出院。
病例分析
众所周知,血清淀粉酶和脂肪酶是评估胰腺功能的常用实验室指标。中国急性胰腺炎(AP)诊治指南也明确,如果满足以下3项特征中的2项,就可以诊断为急性胰腺炎:
①与AP相符的腹痛(急性、突发、持续、剧烈的上腹部疼痛,常有背部放射性疼痛);
②血清淀粉酶和(或)脂肪酶活性至少超过正常上限值的3倍;
③增强CT/MRI或腹部超声显示AP的影像学改变。本病例中,患者的腹痛伴有血淀粉酶和脂肪酶的升高,但这并不是由胰腺引起的,而是由胃穿孔造成的。
有报道指出,非胰源性淀粉酶升高在临床上并不少见,大约8%的高淀粉酶血症并非由胰腺疾病导致。需要注意的是,即使是伴有腹痛的高淀粉酶血症,也有可能不是胰腺炎引起的。事实上,目前临床上测量的血淀粉酶都是血总淀粉酶,它由两部分构成:唾液淀粉酶(S-淀粉酶)和胰淀粉酶(P-淀粉酶),前者主要由唾液腺产生,而后者主要由胰腺产生。其他器官和组织也有少量的淀粉酶,但由于正常情况下含量很低,所以对血清淀粉酶的影响很小。

赞(0)
修元健康网 » 淀粉酶升高≠胰腺炎!解读引起淀粉酶升高的6大因素_胃穿孔引起的高淀粉酶血症:一例误诊为急性胰腺炎的分析
分享到: 更多 (0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