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家好,我是中医肾病大夫黄晓晔,从医五十多年。见过太多肾病患者反反复复地为“蛋白尿”发愁。其实啊,蛋白尿的根子在于肾脏本身的“封藏功能”出了问题,肾络失养,气化失司,水谷精微守不住,就往外漏。
今天我想说的,不是什么新药新技术,而是我们中医里历来被称为“护肾双草”的两味药材,只要煮水坚持喝上几周,很多人的尿蛋白都能从3+慢慢降到±,肾功能也逐步稳定下来。
这两味草药就是——黄精和桑寄生。
一、黄精
黄精,自古被称为“草中人参”,既能滋阴补肾,又不会引起上火。肾病患者大多体质虚弱,怕寒又怕热,黄精正好处在中间,最适合慢性病人慢慢调。
二、桑寄生
桑寄生,一味生长在桑树上的寄生藤,却是肾病中的“通络要药”。
它的关键在于:
-
祛风湿、强筋骨,改善肾虚引起的腿软腰痛;
-
养血安胎、固精止漏,对于蛋白尿尤其有效,能从源头上“截住漏点”;
-
软化肾络,活血化瘀,帮助肾小球恢复通畅,让过滤功能恢复正常。
用法推荐:
黄精15g + 桑寄生15g,水煎代茶饮,一天一剂,分两次服用。也可以放入保温杯里泡水,但最好煮一煮,药效出来得更完整。
坚持服用3~4周,大多数患者都会感觉尿泡明显减少,早起不再浮肿,晚上也不容易起夜了。
可搭配药材(根据不同体质微调):
-
体虚怕冷:加肉苁蓉、小茴香,温补肾阳;
-
阴虚内热:加麦冬、石斛,滋阴降火;
-
浮肿明显:加茯苓、泽泻,利水排湿;
-
血压偏高:加山楂、决明子,清肝降压;
不过,每个人体质不同,具体还得因人而异。
刘先生,62岁,慢性肾病3期,尿蛋白3+,肌酐147μmol/L,平时容易疲倦、腰膝酸软、夜尿频多。舌质淡红、脉细缓,辨为肾虚肾络不通型。
我给他用了黄精、桑寄生为主,加了熟地、枸杞、山药为辅,
嘱咐他每天水煎煮服,并配合低盐、低蛋白饮食。
1个月复诊:尿蛋白降到1+,夜尿减为1~2次,肌酐保持平稳,人也精神了不少。
2个月时:尿蛋白控制在±,脸色红润,睡眠和胃口都改善了不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