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颤怕光、看物模糊?张佬:痰瘀滞目堵脉络,先通瘀再养目才见效
目颤寻源:肝风、阴虚、痰瘀在作祟 —— 张佬说眼颤调理
前言:
说起眼睛不由自主地晃、干、看物串行。
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是 “用眼过度” 或者 “年纪大了眼花”。
可事实远没那么简单。
不是眼睛太疲劳,而是肝风、阴虚、痰瘀这些在体内作乱,扰了目窍安宁。
正文:
先说 “肝风扰目”。
肝风,听着像是风钻进眼睛,其实不是。这风是体内自己生出来的,跟肝脏功能失调脱不了干系。
古人早有说法,《素问》里讲 “肝开窍于目”“诸风掉眩,皆属于肝”,意思是凡涉及风邪导致的目珠晃动、视物昏花,根儿都在肝。
肝风分两种,一种是实风,肝火太旺,阳气上冲,像火苗窜到目窍,搅得目珠不得安宁;
另一种是虚风,肝血不够,目络干巴巴,风就自己钻出来扰目。
结果呢?
目珠不听使唤地颤摇,中医管叫 “风动则目摇”。就好比春风吹过,柳枝晃个不停,不是柳枝想动,是风推的。
中医不光看目晃,还看为什么晃。
肝阳化风的,眼干发红、口苦烦躁,得用菊花、夏枯草压一压;
血虚生风的,眼周发麻、面色发白,得拿当归、白芍养一养;
阴虚动风的,夜间眼干更重、手足心热,枸杞、熟地黄得派上用场。
所以,治眼颤得弄清楚是哪股风在闹腾,不能就滴眼药水。
再说 “肝肾阴虚”,这就跟眼干、视物模糊挂上钩了。
肝和肾是一家人,肝藏血濡目,肾藏精养目,精血互相滋养,阴液充足,目窍才能润乎乎、看得清。
可阴虚了呢?
津液干了,目窍就像旱田,眼球干涩发疼,看东西模模糊糊,像隔了层雾。
眼干不只是表面缺水,连眼眶都觉得发紧,跟中医说的 “燥证”“目暗不明” 差不多。
治的时候,得补肝肾、滋阴液,用女贞子、墨旱莲、石斛把阴液灌满。
杞菊地黄丸里头的菊花、枸杞,滋阴明目,那是老祖宗留下的宝贝方子。
可光补不行,还得看有没有风啊热啊,不然补半天,还是目干。
接着聊 “痰瘀滞目”,这跟视物串行、怕光有关。
痰瘀不是啥好东西,痰黏糊糊堵目窍,瘀滞不通阻脉络,两家伙凑一块,目络就像堵车的路。
气血过不去,目珠得不到滋养,看东西就串行,遇到强光还会流泪,慌慌张张看不清。
“久病入络”,眼疾拖久了,邪气钻进目络,痰瘀就成了常客。
视物串行是目窍失养、协调失灵,像相机镜头没对准,画面歪歪扭扭,不是眼睛看不清,是气血送不到。
张佬眼颤诊记于2025.10.21
1821076770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