来源:药学速览
上一期我们讲了补体系统的旁路途径。除此之外,补体系统还有另一种激活方式,就是凝集素激活途径,它能使补体激活并发挥其相应的功能。
人人学懂免疫学:第一期 人人学懂免疫学:第二期 人人学懂免疫学:第三期 人人学懂免疫学:第四期
此外,专业的吞噬细胞也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大利器。本期重点,除了讲解凝集素激活通路,我们还要重点介绍:巨噬细胞。
凝集素激活途径
补体激活除了经典途径(依赖抗体)和旁路途径(不依赖抗体)外,还有第三条途径,就是凝集素激活途径(lectin activation pathway),这可能是最重要的一条激活途径。
凝集素激活途径简介
关键成分是甘露糖结合凝集素(mannose-binding lectin,MBL),一种主要在肝脏中产生的蛋白质。凝集素是一种能够识别糖类分子的蛋白质,而甘露糖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许多病原体表面的糖类分子。例如,目前已经证明MBL能够与真菌(如白色念珠菌)、病毒(如HIV-1和甲型流感病毒)、细菌(如沙门氏菌和链球菌)以及寄生虫(如利士曼原虫)等结合。相反,MBL却不能与健康的人体细胞和组织中的糖类分子结合。
这是固有免疫系统的一个策略:固有免疫系统主要针对常见病原体表面的糖类和脂类的模式,而不是人体细胞表面的糖类和脂类。
凝集素激活途径工作方式
凝集素激活补体系统的工作方式很简单。在血液中,MBL与另一种叫做MBL相关丝氨酸蛋白酶(MBL associated serine protease,MASP)的蛋白质结合。当MBL遇到目标(如细菌表面的甘露糖)时,MASP就发挥转化酶的作用,切开补体蛋白C3从而产生C3b。由于C3b在血液中含量很高,所以这种作用很有效。然后C3b片段能够与细菌的表面结合,触发补体连锁反应并使其进行。
总的来说,旁路途径是自发的,就像是随机爆炸的手榴弹,破坏任何没有保护的表面;而凝集素激活途径就像是“智能导弹”,通过MBL定位目标。
图片1:导弹
补体系统的功能
除了形成膜攻击复合物(MAC),补体系统还有另外两个功能。
补体的第二个功能是:改变“入侵者”的表面,调理抗原使其容易被吞噬。
当C3b附着到“入侵者”表面时,它会被血清蛋白切成一个较小的片段——iC3b。i表示这个被切开的蛋白质对于形成MAC是无效的。但是,它仍然可以附着在“入侵者”上,并像抗体一样调理“入侵者”,为之后的吞噬作用做好准备。在吞噬细胞如巨噬细胞的表面,有补体受体可以与iC3b结合,iC3b调理的“入侵者”的结合有助于吞噬作用的发生。这是一个重要的功能,因为许多病原体都有很光滑的表面,使它们不容易被巨噬细胞抓住。但是当这些滑溜的“入侵者”被补体片段覆盖时,吞噬细胞就能更好地抓住它们。
图片2:调理作用 补体的第三个功能是: 补体蛋白片段可以作为化学趋化剂——把免疫系统的其他成员吸引到战场的化学物质。 例如,C3a和C5a是C3和C5在产生C3b和C5b时的另一个片段,这些片段不能与“入侵者