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,修元养生网

心力衰竭{心衰}合并其他心肌病不要慌,经方治疗多有奇效

患有心肌病的人可能患有无症状的左室收缩功能障碍,或左室舒张功能障碍,或两者兼有。当补偿机制不再能够在正常的左室充盈压下维持心输出量时,这种疾病过程会表现出一定症状,这些症状的状态共同形成了一种疾病,即慢性心力衰竭。持续的心室扩大和功能障碍通常会导致进行性心力衰竭,左室收缩功能进一步下降。后遗症包括室性和室上性心律失常,传导系统异常,血栓栓塞,猝死或与心力衰竭相关的死亡。

心肌病是一个复杂的疾病过程,可以影响任何年龄段的人的心脏,但它是导致世界老龄人口发病和死亡的重要原因。常见的心肌病包括肥厚性心肌病、扩张型心肌病、药物导致心肌病、应激性(重症)心肌病、HIV相关性心肌病。

经方治疗心力衰竭合并其他心肌病的经验

急性期以“标实”为主,其病机为心阳不足、水饮凌心。心主血脉、肺朝百脉,二者

共同调节血液运行。心气不足,心阳不振,血行不畅,肺呼吸功能失调,故见胸闷、呼吸不畅;血液运行无力,心神失养,精神虚性亢奋,故见心悸。治宜益气温阳、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,方用苓桂术甘汤合葶苈大枣泻肺汤等加减。其中茯苓甘淡为君,健脾渗湿,既能除已聚之“有形之痰饮”,又能平饮邪上逆;桂枝为臣,温阳化气,平冲降逆;白术增加茯苓健脾燥湿之功;炙甘草合桂枝辛甘化阳,又能合白术益气健脾,兼调和诸药;葶苈子泻肺平喘,大枣护脾通津,泻肺而不伤脾。

又因心肌病为本虚标实之病,心气不足为根本病机,贯串始终。故急性期在泻肺平喘、利水消肿的同时,亦需党参、太子参、黄芪等补益心气。若下肢浮肿明显甚或全身浮肿者,可加用五皮饮,用桑白皮利水消肿的同时加强葶苈子泻肺平喘之功,大腹皮利水又兼能下气,生姜皮兼能温中止呕;如见头昏目眩者,可加泽泻淡渗利水、引浊下行;若脾虚湿胜,兼见身体困重,苔白厚腻者,可加山药、草豆蔻增强健脾化湿之效;脘腹胀满,纳呆便溏者,加枳实行气导滞,枳实、白术乃枳术汤,可行气散结、健脾化饮;伴咳嗽咳痰者,可加化橘红、桔梗、百部等化痰止咳利咽。

慢性进展期患者可有轻微乏力心悸,活动后气促,畏寒肢冷、四末不温等症状,下肢水肿不著,或午后至晚间下肢轻度浮肿、晨起自行消退,患者此阶段临床表现不显著,可有两种情况:①心脏功能尚处于可代偿阶段,但已有心脏扩大、心肌舒缩功能减退等器质性病变;②既往有相关临床表现,经积极治疗后,症状得到控制,但病程日久,脏器亏损,器质性病变已无法逆转。

上述两种情况中患者病情虽趋于平稳,心肌病乃慢性过程,心为阳脏,乃阳中之太阳,久病必将耗气伤阳,故其根本病机为心气(阳)亏虚,治疗原则为补益心气,平调阴阳,多选用党参、黄芪、桂枝、白术等益气温阳之品,意在补益心气,心气充沛则血液运行通畅。

临床上应根据患者舌脉体质等不同,灵活合用经方。如患者面唇少华、舌绛有瘀点、舌下络脉紫黑、脉细涩,此乃心血瘀阻,可选当归芍药散加减,此方在《金匮要略》中虽为妇人妊娠肝脾不和所设,但川芎、当归、赤芍等均为活血补血养血常用药,且药性平缓不伤正,且心肌病患者易水湿内停,方中茯苓、白术、泽泻可健脾渗湿,故临证时可灵活取用,而不应过于局限于条文;

若见腹中拘急、自汗盗汗、身重无力者,可用黄芪建中汤加减,黄芪补气固表,桂枝、生姜辛温通阳,芍药酸敛和营,所以调和阴阳,补益气血;若阴血亏虚,夜寐不安,可加枣仁、川芎、知母等,取酸枣仁汤养阴清热,宁心安神之意;若患者年老体虚,疾病日久,多有肝肾亏虚,当用八味肾气丸加减,且可酌加枸杞、菟丝子、杜仲、巴戟天、仙灵脾等补益肝肾、温肾助阳之品,多有奇效。

赞(0)
修元健康网 » 心力衰竭{心衰}合并其他心肌病不要慌,经方治疗多有奇效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