患者:某某,女,51岁。初诊日期2024年3月15日。
主诉:胸闷、气短、心率低半年(心衰)。
现病史:患者平素易患外感,半年前因一次感冒、咳嗽迁延不愈,住院治疗后,出现胸闷、气短、下肢浮肿、心率低等症状,诊断“心衰”,西医建议装起搏器,患者拒绝。经人介绍来诊。
刻下症:胸闷、气短,剑突下(贲门附近)胀满,心率低(50次/分),偶有心悸,胃反酸、灼热,时腹痛,凌晨2-3点容易醒,醒后不易入睡,二便正常,纳差,消瘦。
舌脉:舌淡胖嫩,苔白厚润。脉偏弱,沉弦。
辨证:太阴虚寒证
处方:香砂六君子汤加味
用药:红参25g 炒白术20g 茯神20g 炙甘草10g 陈皮12g 法半夏(碎)15g 木香(后下)12g 砂仁(后下)12g 桂枝10g 川芎12g 延胡索12g 海螵蛸20g 干姜12g 生姜3片 大枣(切)3枚 (十四副)
二诊(2024.4.5)
药后反馈:剑突下胀满好转,胸闷、气短减轻,体重增加3斤,仍偶有心悸、头晕,口唇干,肩胛骨附近疼痛(嗳气能减轻)。
用药:守方,续服2周。
三诊(2024.5.10)
药后反馈:劳累后仍有些胸闷,余症已不明显,气色较之前好,右脉仍偏弱。
处方:桂枝人参汤加味
用药:桂枝15g 红参25g 炒白术25g 干姜15g 炙甘草10g 檀香(后下)6g 砂仁(后下)12g 黄芪20g 桔梗10g (十四副)
四诊信息分析(辨证):
01. 舌淡胖嫩,苔白厚润,脉偏弱,沉弦——太阴虚寒夹湿
02. 胸闷、气短,偶有心悸——心阳不足
03. 剑突下(贲门附近)胀满——寒湿阻滞气机,脾气不升
04. 偶有反酸、灼热、腹痛——胃气上逆
05. 凌晨2-3点容易醒,醒后不易入睡——胃不和,则卧不安
方证:
【组成】人参一钱 白术二钱 茯苓二钱 炙甘草七分 陈皮八分 半夏一钱 木香七分 砂仁八分 生姜二钱
【用法】水煎服,每日2次。制丸剂,每服6~9克。
“香砂六君子汤”主治脾胃气虚,寒湿滞于中焦,症见脘腹胀满、疼痛,纳呆嗳气,呕吐泄泻,舌淡苔白,脉滑。临床主要用于治疗胃炎、胃溃疡、腹泻等病症。
方解:
药证:
(医案仅供交流学习,请勿照搬处方,使用务必请执业医师根据四诊信息辨证、处方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