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,修元养生网

《慢病与心法》| 慢病实践(心力衰竭)

心力衰竭(HF)是心脏结构和/或功能的异常改变,使心室收缩和/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,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、活动耐力下降和体液潴留等。根据HF发生的时间、速度,分为慢性HF和急性HF,同时,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还可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(HFrEF)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(HFpEF)以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(HFmrEF)。在心衰的各个阶段,应把握每个阶段的临床特征,进行辨证施治。心衰早期主要以心气不足为主,治当补心气、通心阳、养心体;心衰中晚期,以心气亏虚、心阳虚衰、血停水留为主,治当补气行气、温阳利水。本期与读者们介绍张军平教授治疗心衰的经验及常用自拟方,并附医案二则。

心力衰竭(HF)是心脏结构和/或功能的异常改变,使心室收缩和/或舒张功能发生障碍,从而引起的一组复杂临床综合征,主要表现为阵发性呼吸困难、活动耐力下降和体液潴留等。原发性心肌损害是引起HF最主要的病因,其中以缺血性心脏病、心脏负荷异常、心律失常等最为常见。根据HF发生的时间、速度,分为慢性HF和急性HF,临床中多数急性HF患者经住院治疗后症状部分缓解,而转为慢性HF;慢性HF患者常因各种诱因急性加重,需住院治疗。同时,根据左心室射血分数还可将其分为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(HFrEF)、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(HFpEF)以及射血分数中间值的心衰(HFmrEF)。对于HFrEF伴有液体潴留的患者,应用利尿剂的同时加以ACEI、β受体阻滞剂以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为基本方案,并在心率≥70次/分时推荐加用伊伐布雷定,以沙库巴曲缬沙坦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受体-脑啡肽酶抑制剂类药物(ARNI)凭借出色的疗效,在一些情况下可以替代ACEI/ARB使用。由于发生机制的不同,对于HFrEF有效的药物(如ACEI、ARB、β受体阻滞剂及醛固酮受体拮抗剂)等并不能改善HFpEF患者的预后,目前仅沙库巴曲缬沙坦被证实有效,但对HFpEF患者长期的疗效及安全性仍旧未知。在临床中,通过常规西药治疗未能有效改善患者慢性HF症状、控制HF进程的现象仍存在,中西医联合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疗效。

心衰病因多为外感六淫、久病体虚、饮食劳力、先天禀赋不足等,致使水湿浸渍,其病位在心,与肺、脾、肾关系密切。心衰的基本证候特征为本虚标实、虚实夹杂。本虚以心气虚为主,常涉及他脏;标实以血瘀为主,常兼痰浊、水饮、气滞等,每因外感、劳累等加重,本虚和标实之消长决定了心衰的发展演变。从心衰发展的过程来看,疾病早期,心气不足或痰毒瘀聚,使血失清宁,脉道失畅,更多表现为偶有胸闷、心慌,日常生活常不受影响。随着病情进展,心气、心阳耗散,则明显感觉活动耐力下降,出现畏寒,四肢欠温的表现,心气、心阳不足则血行不利,最终发为水肿。若病情迁延,心阳虚衰,阳虚水停,上可犯肺,发为喘咳;下可浸泽皮肤,表现为下肢水肿。故在心衰的各个阶段,应把握每个阶段的临床特征,进行辨证施治。心衰早期主要以心气不足为主,治当补心气、通心阳、养心体,临证常用自拟育心通阳方加减治疗;心衰中晚期,以心气亏虚、心阳虚衰、血停水留为主,治当补气行气、温阳利水,临证常用自拟育心化水方加减治疗。

分类论治

1.HFpEF:此类型患者射血分数在50%以上,心功能多为I/II级,心脏功能尚可,心气不足尚未累及他脏,多选用自拟育心通阳方为主方加减治疗,组成为:玉竹15g、丹参15g、黑顺片15g(先煎)、炒白术15g、党参15g、桂枝10g、葶苈子15g、香加皮6g、焦山楂15g、大腹皮10g、丹参15g、陈皮6g。方中玉竹、丹参益气养阴,活血化瘀,有强心复脉之功;桂枝、黑顺片通阳化气,助心力,强心体;白术、党参补脾调气,合葶苈子泄肺、香加皮涤痰以强心;焦山楂、大腹皮、陈皮健脾化湿,运调中气。全方起育心保脉,强心肺,健脾胃之功。

2.HFrEF/HFmrEF:此类型患者多为心功能III/IV级及DCM、心肌炎迁延期的患者,多兼有下肢水肿较重,活动受限,不能平卧,胃脘饱满等症状,为心气虚衰日久,气机升降失和,膀胱气化失司所致。予自拟育心化水方行气利水,温通心阳,组成为:柴胡10g、黄芩10g、法半夏6g、党参15g、炒白术15g、猪苓15g、茯苓20g、泽泻20g、肉桂6g、赤芍15g、杏仁10g、炙黄芪15g、防己10g。方中柴胡、黄芩疏肝理气,行气利水;猪苓、茯苓、泽泻、防己化湿利水,解膀胱气化失司;半夏、白术、杏仁涤痰化饮,引水复行;黄芪、肉桂合党参以温通心阳,调补心气。全方共奏疏肝理气,温阳利水之效。

病案二则

病案1

王某,女,58岁,2021年5月14日初诊。

主诉:胸闷气短间作2年,加重伴双下肢水肿7天。

现病史:患者胸闷气短间断发作2年,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闷气短加重,伴心前区疼痛,就诊于某三甲医院,查BNP:496pg/mL,考虑“心力衰竭”,予对症治疗,症状缓解后出院。出院后未规律服药,近7日症状加重。现症:胸闷气短,时有胸痛,夜间可平卧,全身乏力,偶有气喘,伴双下肢水肿,腹中胀满,反酸,纳差,寐差易醒,多梦,大便调,小便量少。舌红,苔白腻,脉沉弦。BP:100/63mmHg,心率:63次/分。辅助检查:心脏彩色多普勒:左心房前后径47mm,左心室舒末径60mm,EF44%;心功能Ⅱ级。

西医诊断:慢性心力衰竭;

中医诊断:胸痹(心阳不足证)。

治法:温通心阳,化气行水;

处方:玉竹15g、丹参15g、炙黄芪15g、赤芍15g、炒白术15g、党参30g、白豆蔻15g、桂枝15g、焦山楂30g、枳壳6g、香加皮6g、葶苈子15g。14剂,日1剂,水煎,早晚分服,每次200ml。

西药: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,Bid,14天;托拉塞米20mg,Qd,14天;伊伐布雷定5mg,Qd,14天。

二诊:2021年5年29日。患者诉服药后胸闷痛较前减轻,偶感后背沉重,仍有全身乏力,不喜活动,腰膝酸软,双下肢水肿,纳差,寐安,小便调,大便频,不成形。舌红,苔白稍腻,脉弦细。处方:茯苓20g、猪苓20g、白芍30g、炒白术30g、炒党参30g、葶苈子20g、肉桂10g、丹参20g、刺五加6g、萆薢20g、扁豆衣10g、红花10g。14剂,煎服法同前。西药同前。

三诊:2021年6月12日。患者诉胸闷、气短明显好转,胸痛未作,双下肢水肿缓解,纳可,寐安,二便调。舌淡红,苔白稍腻,脉沉细。辅助检查:脑钠肽208pg/mL。处方:茯苓20g、炒白术15g、党参30g、白芍15g、玉竹15g、杜仲20g、桑寄生15g、刺五加10g、绞股蓝10g、香加皮6g、葶苈子15g、淫羊藿10g。14剂,煎服法同前。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,Bid,14天;伊伐布雷定5mg,Qd,14天。

按语:本案属心衰病,辨证为心阳不足,痰浊闭阻,乃虚实夹杂、本虚标实之证。心阳不足,不能推动营血及津液运行,致使津液凝聚成痰,盘踞心胸,阻滞脉络;心阴亏虚,脉道失于濡养,滞塞不利。患者症见胸闷气短,偶有胸痛,是其久病心阳不振,阴血亏虚致血脉受阻,心络受损而痛;腹中胀满,反酸为脾胃失和,脾气不升,胃气不降所致。初诊以益气养阴,温通心阳,健脾和胃之法,用自拟育心通阳方温复胸中阳气,行气利水,化痰浊之滞。方中玉竹、丹参养阴而不伤正;赤芍活血而不伤血;桂枝温通心阳复气化,助心气以行血脉;党参、白术健脾燥湿,益气,辅以白豆蔻、山楂、枳壳化湿行气,行滞消胀;香加皮、葶苈子利水消肿,葶苈子提取物可通过抑制RASS系统过度激活而阻抑心室重构,香加皮中含有多种强心苷类成分,能增强心肌收缩力,升高左心室收缩压,所含杠柳毒苷,具有强心、利尿、消肿作用,可用于对抗心力衰竭。二诊,患者心阳渐复,化气,故胸闷背痛减轻,但其周身困重,大便稀溏,水肿仍存。时节正值暑月,不免有暑湿之弊,辅以利湿化暑;酌加刺五加、扁豆衣、萆薢健脾祛湿,图纳食复健,缓身困之痹。猪苓、茯苓利水渗湿,使膀胱气化得利,水行有道。三诊患者诸症均有好转,选用茯苓、玉竹、党参、炒白术平补阴阳,养护心体;香加皮、葶苈子继利水之效;桑寄生、淫羊藿、杜仲、绞股蓝益肾健脾,强壮腰膝,可起到扶正固本的效果。全方三脏共治,平补平泻,以育心之体、保脉之功。

病案2

患者,女,82岁,2020年6月27日初诊。

主诉:胸闷气短间作1月余。

现病史:患者诉风湿性心脏病病史10余年,近1月胸闷、气短加剧。现症:胸闷气短间作,伴后背隐痛、心慌,端坐呼吸,夜间不能平卧,周身乏力,口干不苦,纳差,食少,寐欠安,入睡困难,大便干结,小便量少。舌暗红,苔白腻,脉弦细、结代。辅助检查:心脏彩超:左室增大,二尖瓣狭窄、关闭不全,EF:69%。

西医诊断:风湿性心脏病,慢性心力衰竭;

中医诊断:胸痹(心气不足,心阳不振证)。

治法:补心益气,温通心阳。

处方:玉竹15g、丹参15g、附子10g(先煎)、桂枝15g、赤芍15g、炒白术15g、党参10g、草豆蔻15g、焦山楂15g、枳壳6g、香加皮6g、葶苈子15g、牡丹皮15g、佩兰10g、北沙参30g、麦冬15g、炙甘草15g、降香10g。14剂,日1剂,水煎早晚分服,每次200ml。

西药:沙库巴曲缬沙坦50mg,Bid,14天;托拉塞米20mg,Qd,14天;伊伐布雷定5mg,Qd,14天。

二诊:2020年7月11日。患者诉服药后心前区不适及背部隐痛较前减轻,现仍觉乏力,畏寒,纳食较前好转,寐安,大便干结,小便调。舌暗红,苔白,脉弦细。处方:炙黄芪30g、知母10g、北柴胡6g、升麻6g、桔梗10g、炒白术15g、陈皮6g、太子参15g、麦冬10g、五味子6g、砂仁6g(后下)、瓜蒌20g、扁豆衣10g、佩兰10g、草豆蔻10g。14付,煎服法同前。

按语:本案患者为老年女性,患风湿性心脏病十余年,发展为慢性心力衰竭,且有心室重构,但其射血分数并无降低,符合HFpEF诊断。患者病情迁延日久,一身之气俱虚,尤以心气虚为甚,且血脉瘀滞尤甚,发为心痛;大便干结,口干不苦,心之阴阳俱损,故治以温通心阳,补益心气,滋养心血。方中焦山楂消积导滞;佩兰芳香化湿,使诸药补而不滞;北沙参、麦冬润燥生津,清养肺胃;降香活血散瘀以解胸痹。二诊患者心气渐充,故以补益中气为旨。方用升陷汤合生脉饮加减,以升举大气,心脾同调。HF是一种常见而难治的心血管疾病,发病机制复杂,病程长,病势缠绵,病位在心,为本虚标实之证,以心、脾、肾三脏亏虚为本,尤其是心之本体失养,以痰浊、瘀血、水饮等病理产物停聚为标,临证应结合患者体质特点、季节变化、疾病发展特点辨证论治。

【未完待续,敬请关注】

《慢病与心法》是一部深度剖析慢性疾病防治的专业著作,由著名中医专家张军平教授领衔编写。本书围绕“血-脉-心-神”一体观的核心理念,系统阐述了冠心病、糖尿病等常见慢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,并提出了独特的诊疗思路。书中不仅包含了丰富的临床案例分析,还融入了作者多年的临床经验和深刻洞见,对于提升慢病管理和治疗水平具有重要指导意义。无论是临床医生还是患者家属,都能从中受益。

赞(0)
修元健康网 » 《慢病与心法》| 慢病实践(心力衰竭)
分享到: 更多 (0)

评论 抢沙发

  • 昵称 (必填)
  • 邮箱 (必填)
  • 网址